客服熱線:0551-69106578 業務咨詢:0551-69106578 郵箱:2268263116@qq.com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
如今,智能機器人已經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GMIC 2014第一天的日程中,來自日本大阪大學和東京大學的科研人員,向我們展示了智能機器人發展的最新成果。
只有人形機器人才會與人類產生“情感”共鳴
東京大學高橋智隆教授與豐田合作的Kirobo機器人,已經在2013年進入國際空間站,在太空協助宇航員工作。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空間站人人形機器人。在空間站中,這個機器人可以通過人類的語言與宇航員進行交互溝通,向宇航員若田光一提供各種操作說明并傳遞來自地面控制室的最新信息。同時,研究人員還將驗證,作為機器人,Kirobo能否給予宇航員感情及精神方面的支持。
高橋智隆教授認為,雖然智能手機本質上也是一個“智能機器人”,但人們可以和寵物譬如說魚和小烏龜進行溝通,甚至也可以和玩具熊進行溝通,其實人們不希望和這樣的一個“功能盒子”去溝通。這種溝通的工具,需要能感覺到有生命的存在。具備“人性”,將是下一階段機器人發展的重要階段。
雖然人們可以看到屏幕上虛擬的類似機器人的角色,但無法感受到這些虛擬東西的生命。隨著越來越多智能設備的出現,對于虛擬的東西其實我們越來越不感興趣、感到厭倦。比如說,現在非常漂亮的計算機的UI界面已經無法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我們也不愿意花錢去購買非常有用的應用。但是現在我們卻會花一些錢和時間來去利用3D打印機來打印出非常丑陋的模型。
大阪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石黑浩在類人機器人的研究上更加的深入。如何讓機器人更加像真正的人,是石黑浩的研究方向。在2004年,他們就制造出了類人外形的機器人。現在的機器人更是具備了類人的思想和人工肌肉,可以對外界的動作作出更加逼真的反應。
在現場的演示中,石黑浩的機器人有著更加逼真的面部表情和人類自然的下意識的身體反應。而這個機器人的系統,是跑在Android系統之上的,通過研究人類的大腦及神經反應,這個Android系統具備了更多人類潛意識的東西。
語音識別仍然困擾人機交互
從90年代IBM的ViaVoice商用以來,對于語音識別的技術層出不窮。基于電腦、平板、智能電視及智能手機的語音助手曾一度引起業界對于自然操作界面的討論。
在石黑浩看來,語音識別卻仍然是困擾智能機器人發展的技術障礙。盡管現在的機器人已經可以與人進行邏輯性非常好的簡單對話,但石黑浩表示,受自然環境噪音的影響,現在還無法進行非常穩定可靠的語音識別。
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相信環境對語音識別的影響會越來越小。石黑浩稱,目前他的機器人已經可以實現在非常嘈雜的環境中同時處理40人規模的語音,甚至機器人之間也可以進行符合邏輯的對話。石黑浩坦誠,富有情感的對話是很難模擬的。情感是人與人之間交流非常重要的一種手段。我們在對話的過程當中除了語言的詞句之外,還會帶有情感要素。要讓人機對話中實現情感的交流,還有非常長的一段路要走。
未來的口袋機器人和“阿凡達”
在談到未來機器人的發展時,高橋智隆和石黑浩都認為,未來的機器人除了要具備類人的特性外,還會裝進我們的口袋里。
高橋智隆稱,未來的十年,這種機器人外觀會更小、更加智能、更加聰明。它的身體內部也可以植入更多的記憶和內存,會像智能手機那樣具備更多的功能。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云上對機器人進行操作。
除了小巧之外,石黑浩也會制造人形的智能手機。目前他們也正在與高通合作,將機器人內部植入4G模塊,未來還會增加藍牙版。石黑浩表示,這種人形的智能手機,對人來說是更自然的形體。
目前,類人機器人的研究也進入了“阿凡達”替身的試驗階段。石黑浩就制造出了自己的替身,用于工作繁忙無法分身時的“應酬”。
這種“阿凡達”可以與真人進行交流,它的真身則可以遠程對其進行控制。在三個月前,石黑浩已經進行了這種替身的試驗。當時他將自己的“阿凡達”郵寄到一個學校,通過互聯網,讓自己的替身與學生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據稱,目前石黑浩也正在與中國合作,開展這種“阿凡達”仿真機器人的研究。機器人的技術在飛速發展,這次GMIC大會上,第一次出現了機器人的專場,并且一出現就有三場之多。在智能設備、可穿戴概念泛濫的今天,也許機器人會成為我們另一個得力的助手。
客服熱線:0551-69106578 業務咨詢:0551-69106578 郵箱:2268263116@qq.com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