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能發出的電,沒幾個人用過,潮汐怎樣發電,也少有人見,但在中國,潮汐發電真不是新鮮玩意。1970年代初,潮汐發電一夜之間紅遍中國海岸線。從北到南,幾年里就建起50多座潮汐電站。浙江是潮汐發電的主力省,茅埏島上海山潮汐電站就是國內最早的潮汐電站。
電站門口,立著一塊文物保護碑,碑上寫明海山潮汐電站2011年入選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2年開建,1975年建成,壽命不過40歲的潮汐電站就躋身省級文物,電站站長謝宗松說,這里不僅記錄著一段歷史,還關乎中國新能源的未來。
潮汐發電的原理并不復雜,潮水沖上岸時,裹挾著巨大動能,用潮水推動水輪機頁片旋轉,就能把動能轉換為電能。雖不復雜,但滿是草根味的海山潮汐電站設計卻精巧。說它草根,因它沒動用啥國外建設團隊,施工者大多是島上居民,水輪機1970年代采購自河南,沿用至今。
樸素的民間智慧在電站中閃著光輝,這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潮汐電站——大海每天漲潮一次到兩次,不少電站只能在漲潮時發出電來,而海山潮汐電站無論漲潮還是落潮都能發電,每天平均發電19小時。
海島地勢高處筑起2000多米長的堤壩,圍成面積380畝的水庫,稱作上庫;較上庫地勢低出約5米處,建有一個面積38畝的小水庫,稱作下庫,發電用的水輪機被安裝在上庫和下庫之間。漲潮時,潮水推動汽輪機頁片旋轉發電后,沖入上庫。待潮水退去,上庫開閘放水,水流如瀑布般向著汽輪機沖來,帶動頁片旋轉后流入下庫。如此這般,無論潮漲潮落,發電都能持續。
在浙江,1度民用電售價0.5元左右,海山潮汐電站發出的電賣給電力公司,一度賣0.43元。挖兩個總面積460畝的水庫,建一條兩公里的堤壩,大工程量的潮汐發電站,一年發出的電約40萬度,這個數字不及一個中型火力發電站的零頭。發電量少,成本就高,平攤到每一度電,發電成本高達1.7元。
1.7元的成本,0.43元的售價,價格的倒掛逼退了40年前風靡中國的潮汐能發電熱。國內50多家潮汐能電站陸續死去,僅存的兩家,一家是海山電站,還有一家在溫嶺的海邊。
謝宗松說,保護環境、減少廢氣排放、可再生,優點眾多,但無論風能、太陽能還是潮汐能,新能源的共同缺陷就是發電成本高。
潮汐能的確是好東西。比起風能來,它更穩定,風這種東西,說來就來,說不來就不來,潮汐則是相當有規律的周期運動;比起太陽能來,它對環境的影響更小,太陽能發電要用到光伏板,生產光伏板的工藝會污染環境。面對環境污染和能源危機,人們已不能單純算經濟賬,巨大、不竭且無污染的潮汐能帶來的社會價值遠超過發電成本。
浙江對潮汐能的追逐已再次起步,三門灣內一處潮汐能發電站正在醞釀中,它每天的發電量是海山潮汐電站的200倍,而就在不遠處,溫州欲斥資335億元,打造世界規模最大潮汐能電站,計劃選址在沒有主要航道經過的甌江附近海域。對于潮汐能而言,電站建得越大,發一度電的成本就越低,預計發電成本低于內陸地區的風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