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緣由美國對于其霸權地位受到威脅的擔憂,擔心各個方面被中國超越,因此未雨綢繆,產生遏制中國崛起的強烈愿望與舉動。歷史上,為了解除其被趕超的威脅,美國曾經解體了前蘇聯,并將日本經濟停滯30年。今天美國再次將遏制槍口對準了中國,試圖重新構建將中國排除在外的新的全球貿易體系與全球產業鏈,借此壓迫中國做出重大讓步,避免中國全面大幅超越美國。為此,不惜主動開戰,將貿易戰不斷升級。由此可見,中美貿易戰短時期內難以結束,而且還有可能繼續惡化。
表面看來,中美貿易戰是中國600億VS美國2000億,中國對美商品貿易順差高達數千億美元。很多觀點因此認為,隨著中美貿易戰的不斷升級,中國很快就會“彈盡糧絕”。因此很多人判斷中國不敢與美國將貿易戰進行到底,認為優勢不在中國方面。
其實,僅就貿易層面、經濟層面而言,貿易戰優勢在中國一方,并不在美國一方。這是因為:
1.美國(西方國家)是老板,中國是“打工仔”。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現今全球產業體系和貿易體系中,美國及西方國家,處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高端,中國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美國及西方國家憑借高新技術優勢與產業鏈高端優勢(比如高端芯片、商業大飛機、著名品牌等),獲取了全球產業體系實現利潤的80%,甚至更多,中國只是賺取了微薄的“工錢”而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貿易戰全面升級,美國對中國實施高關稅壁壘與高新技術產品“禁賣”,最終導致“世界工廠”遭遇嚴重沖擊,那么,因為“工廠倒閉”,全球產業鏈秩序混亂,損失最大的肯定是“老板”,而非“打工仔”。
2.中國對美貿易的真實順差并不大。
表面看來,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有數千億美元之巨,但這些順差并沒有將美國企業在中國境內對中國的銷售額(也是一種廣義出口)計算進去。有人計算過,如果將美國公司在中國本土實現的銷售額也計算進去,比如蘋果手機在中國境內的銷售額,中國對美國的商品貿易順差只有200億美元,而不是數千億美元。如果將同期服務領域美國對中國的龐大順差考慮進去,整體上中國對美國就不是龐大順差,而是逆差了。所以如果中美貿易戰真的殺到天昏地暗,其最終結果是美國的損失大于中國。
3.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多為美國及西方國家公司所實現。
即便是名義上的中國對美國的商品貿易順差,大部分都是美國及西方國家跨國公司出口所實現的,還比如蘋果公司,而真正像義務小商品那樣的完全中國企業出口,并不太多。特朗普對于上述出口貿易進行限制,首先遭遇打擊的肯定是美國公司自己,其次是西方國家公司。如果將一些產業供應鏈考慮進去,美國及西方公司遭遇的打擊更大一些。因為中國許多對美國所出口的商品,其背后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原材料與零部件采購,比如從金屬礦石到高端芯片等。而上述產品,大多產自于美國或者是西方跨國公司。由此可見,如果美國動真格的,與中國展開全面貿易戰,并且打到底,其結果將是“殺敵800,自損1600”,美國遭遇的損失將比中國大得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堅決應戰,最終可能是通過談判解決貿易糾紛。
4.中國擁有全球發展最快、潛力最大的終端消費市場。
這一點最為重要,是中國能夠與美國貿易戰到底的“決勝王牌”。美國所以“牛氣”,在全球范圍內大搞貿易戰,訛詐其它國家做出重大讓步,一個重要因素在于:美國是現今世界最大的終端商品消費市場,在于它是全球終端商品的最大進口國家,他以“買者為王”。在這個方面,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宏觀發展思路的轉換,中國正在迎頭趕上。統計據顯示,近年來國內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上升。2012年以來,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依次為54.9%、47.0%、48.8%、59.7%、66.5%、58.8%,拉動經濟增長的百分點數依次為4.3、3.6、3.6、4.1、4.5、4.1。今后只要我們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增強社會保障水平,尤其逐步是實現全民免費醫療(或者是醫療費用的80%由國家承擔),就能夠中國打造成為超越美國很多的全球最大終端消費市場。
實現“世界工廠”與“世界最大消費市場”的完美結合,讓中國產能更多地為中國人民服務,被自身不斷增長的、世界最為強大的消費能力所消化。超越美國,更應該是在終端消費能力和終端消費市場上上超越美國,是在廣大城鄉居民生活水平與社會保障水平上超越美國。如果實現了這一點,還怕什么特朗普的全面貿易戰。屆時,美國與西方國家政府與跨國公司,都會不請自來,所謂封鎖與制裁,也就不攻自破。因為西方國家政府與跨國公司都是講求實際的,誰也不愿意失去中國這個最大和具有深厚發展潛力的商品與服務消費市場,這是發展的命脈所在。
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中國機電產品交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