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數年內,在中國,純電動汽車(EV)電池市場的爭奪戰必將到來。由于中國政府變更政策,此前令日企痛苦不堪的“中國企業優先”舉措將逐步被取消。為了甩開充滿野心的中國廠商的追趕,在純電動汽車用電池領域居全球首位的松下將應對未來的市場增長。中日企業之間的交鋒迅速變得激烈。
新興企業迅猛增長
從北京市內向東南方向驅車2小時左右,就能看到中國大型電池廠商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的總部。力神是一家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創立于1997年。向蘋果、戴爾、三星電子集團、華為技術等供應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用電池。
根據中國將于2019年啟動的新能源車規定,汽車廠商必須制造和銷售一定比率的純電動汽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等新能源車。能否確保大量的電池供應將成為事關車企生死的問題。力神的一位員工表示,“我們沒給日本車供過貨,但有些正在洽談”。
力神在車載電池領域是新興企業,2012年才開始向電動巴士供貨,但顯示出驚人的增長曲線。2017年,力神的車載和消費類電池的合計產能達到10吉瓦時。
雖然產量并非全部面向車載領域,但該公司表示“為了應對純電動汽車需求的增長,到2020年產能將增加至30吉瓦時,到2025年增至60吉瓦時”,可見增長勢頭強勁。居全球首位的松下攜手美國特斯拉在內華達州建設的巨大電池工廠“Gigafactory”的產能為35吉瓦時。比較之下可以看出中國新興企業工廠的巨大規模。
松下的社長津賀一宏提及電池業務的前景時表示,“將來如果純電動汽車真正掀起熱潮,將需要巨大的電池容量。例如(投資2000億日元左右的)10個Gigafactory左右的產能。那時才是真正的一決勝負。要在那時獲得勝利,需要不斷進行準備”。
不過近年來,日系電池企業多次被迫進行戰略轉型。日產把與NEC共同出資的車載電池子公司出售給中國的投資基金。大型電池制造商杰士湯淺(GS Yuasa Corporation)退出了和德國博世等共同開發車載電池單元的合資公司。松下則采用與豐田磋商合作的方式分散過度倒向特斯拉的風險。
日系電池企業被迫一味打防御戰的原因是中國的本國優先政策。不過,目前中國政府向圈定的電池企業提供補貼的“白名單”制度事實上已經名存實亡。取而代之的是2016年前后啟動的面向電動車提供補貼的制度,采用日系企業電池的汽車也有望享受補貼。
市場擴大的預期
日本和歐美汽車廠商預計在2019年全面啟動新能源車的制造和銷售。在4月25日開幕的北京國際車展上,豐田透露了在中國生產自主開發的純電動汽車,并在2020年上市的戰略。此外,本田也宣布了到2025年推出20多款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的計劃。在中國擴大商機的可能性明顯提高。
中國企業將制定大膽的投資計劃。中國最大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宣布了到2020年把產能增至50吉瓦時規模的計劃。透露出尋求向日系車企等全球廠商擴大供貨的想法。
此外,日本電池廠商也不甘落后。松下3月起在大連工廠啟動了車載鋰離子電池的量產。按供貨量計算,松下在這一領域全球居首。松下負責車載電池業務的久田元史表示,首先向北美供貨,但“最快將在年內開始向中國合資公司供貨”。
一年后中國的新能源車積分制度即將到來,這一制度可能會改變傳統整車企業和電池企業的序列。對于以松下為代表的日系電池企業來說,將被迫做出艱難的選擇,但同時也將成為最大的機會。
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