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商家而言,家電業正經歷著市場的冬天,產能過剩、技術革新、結構調整、市場疲軟無不考驗著企業的生存耐力。而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面對玲瑯滿目的商品、五花八門的概念、層出不窮的噱頭,消費已難以抉擇、無從下手。
面對新的經濟形勢和市場消費需求,家電產品如何走出泥淖實現以質取勝,成為擺在眾商家面前的問題,筆者以為超越自我無需清新脫俗,但必須堅守底線,用企業最本真的生產經營,去創新產品形態,提高產品質量,用最樸素的真材實料、誠信經營去贏得市場的放心消費。
精工細作始于“工匠精神”
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尚屬首次,不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直接呼應了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路,成為企業深化改革適應市場發展的行動指南。
“工匠精神”貴在執業的專注和對產品品質精益求精的孜孜追求。聞名全球的瑞士制表業恰恰是這種精神指引下的成功典范。在中國,我們的家電企業或許正是因為缺少了這種精益求精、注重細節、對產品完美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才使得想當年家電產品走出國門伊始就背負了不靠譜的名聲。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產品和技術高度同質化的今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或許能為家電企業注入新的市場活力。
家電精品出自真材實料
如果說創新是推動家電行業發展的動力,那么材料就是家電品質的保障。很多時候,商家和消費者都熱衷于產品的外觀和功能,卻鮮有關注產品材質的。究其原因,相對于眾目睽睽之下的“面子工程”,家電材質是消費者看不見、摸不著、說不清的“內襯”,其材質的文章只有專門技術機構和廠家才能說得清。消費者并不知道,很多家電產品早已打著材料革新、產品升級的旗號,悄然的將材質替換以降低生產成本。殊不知,企業以材質替換來壓縮成本的行為,看似無可厚非實則成本轉嫁,消費者在使用產品過程中面臨著家電質量可靠性、耐久性問題,同時也會受到長期能耗增加的困擾,這些都成為了家電產品“隱蔽工程”里的重重隱患。
有道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高低”。筆者以為,真材實料是家電產品名副其實的基礎。使用真材實料并主動向消費者明示家電材質信息,是生產經營者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消費者安全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的前提。
同時,家電產品的真材實料是確保質量可靠,產品安全的根本所在,唯此,才不失家電精品之美譽。
放心消費源于誠信經營
如果說質量是基礎、安全是底線,那么,誠信就是確保質量安全、樹立家電品牌的有力保障。消費者對家電品牌的認知,誠信舉足輕重,企業的誠信經營是建立在商品和服務信息公開透明基礎之上的,消費者有權知悉家電產品的功能、能效、材質等事關產品品質的真實信息,經營者應當予以明示。這不僅是家電生產經營者履行保護消費者知情權益的法定職責,而且將為消費者選擇商品和服務加分增色,將成為提高消費品牌忠誠度和顧客滿意度的有力保障。
商道之大莫過于品、莫過于信。對于商家而言,消費是財富之源,而消費者就是衣食父母。很多所謂的“精明商家”忽悠消費者的代價,透支的是誠信,失去的是民心,而最終丟棄的是市場。在市場經濟的滾滾洪流中,依靠透支誠信的經營,終將自掘墳墓,被市場拋棄。市場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沒有一家企業能在誠信缺失、失信泛濫的道德洼地里成功崛起。
因此,家電產品最終以質取勝的法寶,不僅要傳承和發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且要恪守誠實信用,表里如一的堅守真材實料品質底線,只有這樣,才能最終贏得消費者自覺自愿的貨幣投票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