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后一次國情咨文的發表,奧巴馬的時代越來越遠了,雖然現在還不是給奧巴馬蓋棺論定的時候,但是,也大體可以給奧巴馬一個比較全面的評價。
二戰結束以來,美國的歷任總統都有自己的“主義”,奧巴馬在這次國情咨文中并沒有談及未來的工作計劃,而是暢想未來的戰略圖景,也在盤點自己任內的成績,自己去為“奧巴馬主義”充實內容。如果將奧巴馬放在美國的總統歷史之中,他算得上一個合格的總統,改變了小布什政府時期的蠻干,恢復了美國以外交手段維護霸權地位的傳統做法。當然,在任期末,奧巴馬還是喊出了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樣非常“政治正確”的口號。
美國媒體評價奧巴馬是僅次于克林頓的“最嘮叨”的總統,演講是奧巴馬所擅長的,所以,國情咨文平均的字數也是位居前列。這篇國情咨文更像是奧巴馬的總結陳詞,而不是年度報告,尤其是對政績的總結還是運用了很多技巧。比如說近六年來增加了90萬個制造業崗位,因為2010年是美國制造業崗位數量最少的時候,美國的制造業復蘇遠沒有奧巴馬所標榜的那么強勁。這也是總統媒體技巧的重要一部分,畢竟在這樣一個政治舞臺,奧巴馬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演講術。
整體而言,奧巴馬在內政上偏左,在外交上恢復了美國的外交傳統,秉持“不做蠢事”的原則,奧巴馬任內對武力的使用是有節制的。美國的內外政策是否確當,關系到全球力量格局的變化,至少在奧巴馬任期末,“美國衰落論”變得不那么靠譜了,因此,奧巴馬說,聲稱美國經濟正在衰落不過是虛構事實。美國已經從2008年以來的大蕭條中走出來,至于說美國經濟復蘇的步伐還有不同的說法。但是基本的共識是,美國是發達經濟體中增長最為強勁的國家,伴隨著美聯儲加息的到來,美國再次成為投資者青睞的市場,也成為最靠譜的避風港。美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重新確立美國在世界經濟的領導地位。奧巴馬經濟學至少修正了小布什總統時期自由放任的做法,重新校準市場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帶來經濟風險的是華爾街那些魯莽行事的人,而不是領食品券的人,也是這樣的理念推動奧巴馬著力于醫保改革、華爾街的金融改革。任何一個有效的社會必須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找到一個均衡點。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資本力量過度膨脹帶來的惡果,如同絕對權力絕對導致腐敗,放縱資本,也會帶來腐敗,富人對窮人的“合法”剝奪。
奧巴馬一改去年的悲觀,非常有豪氣地證明:無須多言,美國會一直強大下去的。在國情咨文中他也再次提出,TPP的真實目標在于防止中國樹立國際貿易的規則。至少在大國競爭這一點上,奧巴馬的危機感已經大大紓解了。曾經奧巴馬抱怨中國等大國搭便車,因為世界各地有麻煩的時候都找華盛頓。
“不做蠢事”可以視為奧巴馬主義的標簽,其中包含了值得玩味的治國理念。在奧巴馬任期內,美國進入了一個長期的戰略收縮期,尤其是第二個任期里面,更是帶有孤立主義的色彩。在一些熱點地區,美國似乎缺位,尤其是在中東地區,奧巴馬的戰略克制被共和黨人批評為軟弱。巴沙爾政權搖搖欲墜,卻又起死回生,因為奧巴馬并不愿意介入其中。奧巴馬認定,中東地區在一二十年來進入了重大轉折的時期,其根源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沖突,這與小布什時期的“大中東改造”的帝國心態形成了鮮明對比。孤立主義一直存在于美國的外交傳統之中,孤立主義還是國際主義,背后其實是對美國國家核心利益的重新界定,小布什時期的美國核心利益是反恐,是消滅外部的威脅,即便是想象的威脅。奧巴馬所認定的美國核心利益是美國國內經濟的活力,重新恢復美國作為最具活力、創新力的市場。
奧巴馬主義以地緣經濟置換了地緣政治,奧巴馬念茲在茲的是要做個“太平洋總統”,也就是要分享并介入具有活力和發展前景的東亞地區的經濟紅利,確立美國在這一地區的經濟主導權。所謂的戰略再平衡不僅是美國霸權空間的重新配置,更是戰略手段的更換。至少在奧巴馬看來,中東地區已經成為美國的戰略包袱,結束兩場戰爭的政治承諾并沒有完成,伊拉克已經撤軍但是為伊斯蘭國的興起提供了權力真空,在撤軍問題上,奧巴馬有些冒進。吸取了伊拉克的教訓,在阿富汗撤軍問題上,奧巴馬則比較謹慎。即便如此,這兩場戰爭還被暗示是上一任總統留下的爛攤子。東亞以及全球經濟規則才是美國保持霸權地位的關鍵點,也是奧巴馬努力不懈推動的議題,在TPP談判結束之后,奧巴馬也是長舒一口氣,加上跨大西洋的TTIP,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在世界貿易組織之外確立了新一代的自由貿易規則。
奧巴馬給下一代領導人提出的四個議題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在新經濟中給每個人機會和保障。美國經濟在升級換代,保持私營經濟的活力是美國強大的秘密所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奧巴馬的理念簡直是1992年大選克林頓提出的“傻蛋,重要的是經濟”這一口號的翻版。冷戰后,兩任民主黨總統都對地緣經濟保持了高度的敏感,而布什父子,尤其是小布什則對地緣政治有異乎尋常的興趣和自信。
奧巴馬主義還實現了外交的復興,在對外政策中外交和武力至少保持了一定的平衡。小布什八年任期內,美國成為一個沒有外交的帝國,外交官只能為美國軍隊收拾爛攤子。老布什時期的美國駐沙特阿拉伯大使傅立民就認為,拋棄外交,執迷于武力讓美國面臨著冷戰結束以來空前的國際信譽和道德危機。無疑,奧巴馬對使用武力是非常謹慎的,甚至有些排斥。他認定,領導力意味著明智地使用武力。攻城略地,推翻一個國家政權,并不是領導力,越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給美國帶來了慘重的教訓。在新一輪的中東變局中,尤其是中東地區的“去國家化”,奧巴馬政府采取了冷眼旁觀的做法。武力應該是外交手短窮盡之后的終極手段,即便如此,它也不能取代戰略目標的設定。
偏重于外交,而不是武力,奧巴馬政府避免了美國資源的虛耗。當然,在八年的戰略收縮之后,美國下一任總統是否還能保持奧巴馬主義的風格也是值得懷疑的。即便是希拉里當選總統,她所設定的美國核心國家利益也未必與奧巴馬吻合,在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外交與武力之間,可能會出現重新校準。
奧巴馬在上任不久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而最近這些年的震蕩,似乎是對奧巴馬和平獎的諷刺。毋庸諱言的是,當下國際秩序正經歷一次歷史性的調整,在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奧巴馬的戰略審慎,證明和平獎也算是名正言順。在這個歷史性轉折時期,大國雄起,世界重新恢復到多元權力中心的格局,大國如何在外交與武力之間保持平衡,是戰略議題,更是治國智慧的考驗。奧巴馬主義雖然有很多缺陷,但是,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心態,我們還是可以從中得到很多的啟發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