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制造技術的主要特點
現代制造已成為一個系統,它是在計算機技術、數控技術、控制論及系統工程與制造技術相結合的基礎上建立的,它是從產品概念到最終產品的集成活動,是一個功能體系和信息處理系統。在現代機械制造中,只有把機械制造的全過程及其組成部分看成一個整體,用系統的觀點來分析和研究,才有可能對機械制造過程實行最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取得最佳的經濟效果。
一個生產系統的基本框圖。點劃線框內表示生產系統,框外表示系統的外界環境。整個生產活動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決策階段,企業的最高領導機構根據市場信息或國家下達的任務以及工廠自身的條件,進行分析研究,對產品的類型、產量及生產方式等作出決策;第二階段是研究與開發階段,它根據工廠的決策要求進行設計、試驗研究和開發新產品;第三階段是產品的制造階段,直接將原材料或毛坯變成成品。在上述過程中,存在著以生產對象和機床設備、工藝裝備等為中心的“物質流”,以生產管理和信息處理等管理技術為主體的“信息流”,陶粒砂旋窯以及為了保證生產活動正常進行所必需的“能量流”o制造系統是生產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制造系統中直接將輸入的原材料或毛坯加工成成品,它一般由機械設備、工藝裝備和各種制造過程三部分形成。
現代制造技術提倡并運用并行工程、精良生產、靈活制造、及時生產和面向制造的設計以及設計與工藝一體化等新概念、新哲理。
并行生產是集成地、并行地設計產品及其相關的制造過程和支持過程,要求產品開發人員在設計一開始就考慮產品從概念形成、生產到報廢處理整個壽命周期中的所有因素,如用戶要求、質量、進度及成本等,它是采用動態優化方法處理問題的一種系統工程方法。精良生產是在產品開發、生產、銷售過程中,實現最大限度精簡組織機構,進行各方面人員的集成或使成為多面手,獲取最大效益,最大限度滿足用戶需求,提高企業競爭能力。陶粒砂旋窯靈活制造是利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通過多方面的協作來改變傳統的大批生產方式。及時生產是指把在精確的時間內,生產所需的質量、產量的產品,做到零缺陷、零庫存、零準備、零搬運、零故障、零提前期、批量為一的理想狀況作為目標的一種哲理。以往的大批量生產,設計與工藝是分開的,甚至出現了工藝從屬于設計的現象,但隨著社會發展和人類的需求提高,產品規格、樣式不斷更新,多品種小批生產在整個生產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從而導致設計與工藝的一體化,甚至會出現工藝過程主宰產品的現象,為了保證設計變成現實和工程一次成功,并行工程技術和面向制造的設計應運而生。